小学二年级数学《认识时间》教案及教学反思
1、【 #教案# 导语】《年月日》是一节概念课,知识点比较多,学生对年月日又多少有一些了解。怎样在学生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将这么多知识点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? 准备了以下教案,希望对你有帮助! 篇一 教学目标: 知识与技能:认识时间单位年、月、日,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,了解平年、闰年的有关知识,能判断平年、闰年。
2、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,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,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。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《认识时间》说课稿范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 《认识时间》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》一年级下册P81认识时间。
3、你还能说出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一小时 学生充分的说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,我们已经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时间经过一小时,那么分针走一 小格就是 1 分钟.演示:分针每走一小格就是 1 分.《认识时间》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,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。
4、反思与讨论: 淡谈你对有关幼儿数学教学方面理论的了解和认识。 认识时间教案 篇2 教材分析: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(北师大版)第一册第六单元《认识钟表》中的《小芳的上午》一课。
5、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师教学反思(精选5篇)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 上个星期去了邹城凫山小学观摩济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,深受启发。回来后,打算将学到的内容用到自己的课堂,进行尝试。 初步尝试,把自己的课堂录音,回家反复听。感觉问题还是很多的。
6、同学们,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习和生活。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?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,还要向婷婷学习珍惜时间,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。
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
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对于城市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,他们在幼儿园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,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,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,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,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;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,用完整的语言表达。
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课,共有学生36人。经过一学年的努力,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,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,如: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;人民币的认识、空间和图形、简单统计、找规律等。
我们的数学学习内容是较抽象、枯燥、无味的,而一年级学生存在着好动、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,注定着他们不可能在40分钟都能集中精神上课,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学习效果。
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篇1 从教一年,所教主科为小学一年级数学。对此一年的教学进行总结,这才感到教育教学上存在如此之多的失误与不足,前车之鉴,以此警告自己。 第一堂课的严重失误: 俗话说,一面知底,确实是这样。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就犯了个大错。
【篇一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1~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,具体内容包括:数11至20各数、读数和写数、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。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认识第一课时。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: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。
小学一年级数学《认识钟表》教案
小学数学“认识钟表”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。教学目标: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,初步认识钟表(时针和分针);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,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;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,学会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。
师出示一个实物钟。师:对啦,这就是钟表,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?生:……师: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,人们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它,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。板书:认识钟表。 自主探究,认识钟表。
关于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。全部进入学前班,接受过学前教育,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。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。
教学设计说明 “认识时间”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,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,学生难以理解,因此,教学时,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。
明确内容,说教材 小明的一天(认识整时和半时)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(上册)第八单元《认钟表》的第一课时,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教学的,主要是让学生知道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。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,为以后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转载请注明:beat365·「中国」官方网站 » 感悟评价 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,一年级数学钟表的认识教学反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